大家天天在讨论税务筹划,其实只要稍稍思考一下,税务筹划就在身边,有时候,有点像解“几何”题一样的舒心。
今天就来给大家解答一下,如何5招让企业“业务招待费”开支,税前扣除达到极致。
一、正确核算业务招待费
1、因业务开展的需要,招待客户就餐,会计核算上列“招待费”;
2、员工食堂就餐、活动聚餐、加班聚餐,会计核算上列“职工福利费”;
3、员工出差就餐,在标准内的餐费,会计核算上列“差旅费”;
4、企业组织员工职业培训,培训期间就餐,会计核算上列“职工教育经费”;
5、公司在酒店召开会议,会议期间就餐,会计核算上列“会议费”;
6、公司筹建期间发生的餐费,会计核算上列“开办费”;
7、以现金形式发放的员工餐费补贴,会计核算上列“工资薪金”;
8、企业召开董事会,董事会期间发生的餐费,会计核算上列“董事会费”;
9、工会组织员工活动,活动期间发生的餐费,会计核算上列“工会经费”。
二、用足扣除限额
1、设企业当期列支业务招待费为Y;
2、设企业当期销售(营业)收入为X;
那么,按照规定当期允许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金额为Y×60%与X×5‰,即Y×60%≤X×5‰,通过推算得出Y≤8.3‰X,也就是说,在当期列支的业务招待费等于销售(营业)收入的8.3‰这个临界点时,企业就可能用足了业务招待费的扣除限额。
三、有效分流业务招待费
1、按照税法规定,业务宣传费的扣除限额为销售(营业)收入的15%(特定行业为30%),是业务招待费的30倍(特定行业的60倍),具有更大的限额空间。
2、业务招待费的目的是通过开展必要的招待活动,以达到维护企业与客户的关系与形象,从而促进销售,然而,业务宣传费也具有与此类似的动机。
3、如果能够有效搭配,业务招待费与业务宣传费之间的开支,将会起到很好的节税作用。
例如,企业经常向客户赠送烟酒、茶叶、土特产等礼品,这部分开支应纳入业务招待费的范畴。但如果企业改为赠送自行生产或委托加工的产品,则这些礼品起到了推广宣传的作用,可作为业务宣传费列支。
四、准确核算销售(营业)收入
1、准确把握税法中的销售(营业)收入与会计中确认的营业收入存在的差异;
2、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相关规定,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
如:企业将资产移送他人的下列情形,因资产所有权属已发生改变而不属于内部处置资产,应按规定视同销售确定收入。
(1)用于市场推广或销售;
(2)用于交际应酬;
(3)用于职工奖励或福利;
(4)用于股息分配;
(5)用于对外捐赠;
(6)其他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的用途。
3、第2点所列的这些项目在会计核算中更多地体现在费用支付项目中。比如,用于市场推广或销售的资产,一般计入销售费用;用于对外捐赠的资产,计入营业外支出;用于职工奖励或福利的资产,计入应付职工薪酬等。
4、企业应足额、正确的将这些项目按视同销售收入,在汇算清缴申报时加入销售(营业)收入,可作为业务招待费的计提基数。因企业瞒报或漏报的收入被税务机关查增的收入,不得作为业务招待费的计提基数。
因此,企业应如实申报视同销售收入,避免瞒报漏报带来的纳税风险,准确核定业务招待费的扣除基数。
五、设立独立核算分支结构
业务招待费是以销售(营业)收入作为扣除基数,企业可通过下设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的方式来提高费用限额的扣除基数。例如,将销售部门设立成一个独立核算的销售公司,通过将产品销售给销售公司,再由销售公司实现对外销售,可以直接带来近倍的销售收入,费用限额扣除的基数可获得提高。设立独立核算分支机构可直接起到节税作用,但也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管理成本,并可能影响企业的整体战略布局。因而是否要设立这样的分支机构,需要综合决策。
企服啦税收筹划解决方案
1、多行业精准覆盖
(1)有限公司:综合节税率50%
政策力度:增值税、企业所得税
转移业务方式:分公司、子公司、独立公司
(2)个人独资企业:综合节税率80%
政策力度:综合税率4.6%-5.3%
政策适用:解决企业所得税、个税问题(股东分红、员工薪资优化、利润虚高、企业现金支出、劳务报酬发放…)
(3)有限合伙企业:综合节税率70%
政策力度:股权转让个税:7%-15%
股东分红个税:15%-17%
实际业务综合税率:4.6%-5.3%
企服啦服务优势
制定税筹方案:根据企业真实业务情况,量身定制合理合规合法的税筹方案;
全程代办:全程负责入驻企业的办理,企业仅需配合提供相关信息;除税控盘及发票章需留在园区,企业其他材料都会交接给企业,并签订交接清单;
一对一专人服务:企服啦负责对接入驻企业后期开票及企业所在园区工商、银行、税务所有相关事项处理。